王春红:读《一问一世界》有感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0年03月13日 | ||
读《一问一世界》有感 宋朝诗人黄山谷云: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”,读书能洗涤内心、开拓视野,修身养性。 我自诩并非一枚安雅文静的姑娘,做不到《诗经》中描绘的“静女其姝”,亦难以做到杨澜的古典大气,但总要学习汲取些营养,以此来培养情操、荡涤内心的浮躁锐气,多点大气、稳重、温文尔雅。《一问一世界》这本书是我无意中在书店的角落中发现的,一直以来对杨澜有所耳闻,但对于其详尽的介绍知之甚少,于是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个人,了解她所经历的起伏跌宕,了解她那段不寻常的人生感悟,并以此勉励自己。 该书通篇以“问”的视觉呈现给大众。对杨澜来说,在某种意义上,世界是用来问的。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?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,去石头上睡觉时,他就已经摆脱了某种惰性,而带来许多可能性。台湾“云门舞集”现代舞团的创始人林怀民先生,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编舞家之一,如果他早期的作品更多的表现了祖先不屈不挠的奋斗史,而后10年的作品则更多地在追求一个“静”字上,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,静,成为了人们的向往,为了演绎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,让“静”成为心灵与身体的一种自然状态,他让演员们放低重心,练习太极,吐纳、书法、静坐,为了体验天人合一的境界,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,就是让舞者们在河边被水冲刷的光溜溜的大石头上躺下身来,放松身体,看谁能先睡着,就是这种精神使其创作出《草书》、《水月》等一系列高水平的舞剧。石头当然没有床舒服,谁能在石头上轻松地睡觉?两种人:找到合适的石头的人或让自己适应某一块石头的人。 为什么总问女人这个问题?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。高跟鞋与泥土地,这两个截然对立的体系,也映照出一个女人穿着细细的高跟鞋,行走在事业的坦途之上时,却常常陷入家庭生活软软的泥土地中的尴尬,事业和家庭的矛盾,无处不在地为女人的生活制造着麻烦,但两者并非截然对立的,在杨澜采访的希拉里﹒克里顿、素有“铁娘子”之称的国务委员陈至立、“时尚歌手”席林﹒迪翁的故事中,结合杨澜自身的经历,不难发现其实家庭与事业并非截然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体,具备随时转换角色的能力既可以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,又能兼顾家庭的美满和谐。对比把事业与家庭对立起来的二元论,今天的女人更看重人生的自由选择,你可以选择相夫教子,也可以选择终生不嫁,只要你愿意,谁也不能勉强你。这才是尊严,这才是女权。如果有更多的女性选择事业与家庭并重,估计就不会有奇怪的二元论出来。幸福需要靠运气,但更需要靠能力:梦想的能力、创造的能力、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。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,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世界,所以,不要拿这个问题来让我取舍。 《一问一世界》也讲述了杨澜从创立《杨澜访谈录》到经营过程的点点滴滴,从中不难发现,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会经历起起伏伏、跌跌荡荡的过程,中间不乏有突入起来的变故、有猝不及防的障碍,这时只有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、坚持不懈的精神、适应改革的魄力才能早日摆脱困境,顺利打开新局面。这对我有所启示,二十几岁的年纪,我们不该停滞于眼前,不该感时花渐泪、恨别鸟惊心,而应当读书、旅游,开拓眼界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积极响应院里组织的每月一书活动,多读书、精读书,做到内心丰盈安稳,争取对人情世故、职业规划有自己的见解,不人云亦云,亦不锋芒毕露,既做到“静姝”又具备大气,努力塑造自己各方面的品格,真正做一枚有幸福力的女子!(王春红)
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